曹香滨
曹香滨,生于哈尔滨市,现为黑龙江省画院副院长、院艺委会主任,一级美术师(专业技术二级岗位),第七届、八届中国美协理事,文化部中国画学会理事,中国工笔画学会理事,黑龙江省政协第八届委员,第九届、十届、十一届常委,黑龙江省文联委员,第四届、五届黑龙江省美协副主席,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省青年艺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同泽书画研究院副院长,中国长城书画院常务理事,黑龙江省优秀中青年专家,中国文联97、99中国画坛百杰,黑龙江省首批宣传文化系统六个一批专家级人才,黑龙江省第四届十佳文艺工作者,黑龙江省文化艺术专家委员会委员,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1982年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毕业,1989年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1998年、2000年先后荣获国务院和黑龙江省政府特殊津贴。2014年9月,荣获国务院授予的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荣誉称号。
其中国画作品入选第六届、七届、八届、九届、十届、十一届全国美展;入选第二届、三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入选全国大型美展60余次,由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美协主办。获首届、第六届黑龙江省文艺奖一等奖;获1988-1989年度黑龙江省第三届文艺大奖二等奖;获第四届、五届黑龙江省文艺奖三等奖;获黑龙江省美术回顾展(1949-2001年)成就奖(最高奖);六次获东北三省及黑龙江省大型美展一等奖。由中国书画报评选为2011年、2014年中国书画十大年度人物。
《山果熟了》 中国画 138×69cm 2006年 曹香滨作
开发龙江文化资源
探索北方绘画风格
■曹香滨
美术创作是画家生命和心灵体验的升华和创造,而生命和心灵的体验离不开生活和时代的冶炼,离不开地域和环境的滋养,离不开历史与民族文化的熏陶。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而且养育一方艺术。黑龙江——神奇而富饶的黑土地,北方先民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北方民族文化具有多角度、多层次的美学价值和艺术魅力,这种地域性民族文化与世界性人类文化产生共鸣,为美术创作提供了不竭的源泉和动力。
在国内文化艺术交流中,从南方文化传统的优势地位,到南北文化环境的对比,以及历史上崇南贬北的倾向,北方画家多少会有一些被文化边缘化的感觉。南方文化的确有源远流长的历史,但是被长期封禁的北方文化也不是荒原。我们有美丽富饶的黑土地,有雄伟壮丽的大小兴安岭,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大平原,有波涛涌动的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有风景如画的镜泊湖、兴凯湖、五大连池。北方先民有开疆拓土的光荣传统,有抵御外辱的英雄壮举,也有多次入主中原的光荣历史,并创造了灿烂的鲜卑文化、渤海文化、金源文化。南国出才子,北域多豪杰。
《鄂伦春人从大山林走来》 (局部) 中国画 2005-2006年 曹香滨作
南北文化的差距体现在文学艺术上更多是差异。有差异的多元文化是互补的,谁也不能代替谁,谁也不能否定谁。把差距和差别转化为艺术创作和文化创新的动力,要有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立。笔者热爱北方民族文化,创作了表现北方民族的系列中国画作品,蕴含着对北方家园的情怀。
几十年来,从青少年开始的素描色彩,大学里学习中国画,考察敦煌、永乐宫和古代石窟,阅读西方美术史,汲取艺术滋养。即便如此,作为专业画家在创作中却没有可直接拿来的样式,茫然在艺术海洋中游走,在体验生活、绘画实验中徘徊,寻找艺术观念、捕捉艺术灵感。艺术语言既不能照搬,也不会横空出世。把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文化审美、把形式语言与题材和谐融合,特别是把北方民族对历史的眷顾、对未来的憧憬而展现出来的民族精神带来的创作激情,渲染重彩泼洒水墨,一步一步地走近自己的艺术方向,渐渐地探索出自己的艺术语言来表现北方民族人物,这也包含着对中国画继承、借鉴和创新的思考。
《山林姑娘》 中国画 曹香滨作
当代画家的生存空间与视野,必然产生带有时代烙印的观念和作品,时代的发展需要艺术家具有开拓精神。创造力是艺术发展的动力,是艺术作品的生命,只有创作具有时代精神的作品,才能无愧于历史和未来。豪迈大气的白山黑水,源远流长的北方民族,东西文化的融合交汇,英勇壮丽的革命史诗,艰苦卓绝的垦荒开拓,都是丰厚的文化资源。要珍惜和开发龙江文化资源,探索和创造具有北方文化精神的艺术形式和风格,就中国画来说,通过一代又一代艺术家的努力,开创具有北方文化精神的具有时代气息、民族精神和地域特色的中国画,以表达北方人的生存状态和生命体验。
随着时光,随着人生修养的完善,我更坚定了把对北方民族的关怀注入艺术人生信念。如果是北方民族历史文化催生了我的艺术,愿这些作品能产生传承和保护北方民族文化的价值。
美术创作承担造型艺术的使命,也承担文化创造和文化传承的使命。如果说生活是艺术的源泉,人民是艺术家的母亲,文化就是艺术的生命之根。没有扎根在文化上的艺术是浅薄、浮躁的,容易枯萎和消失。
《太平洋斐济风情》 中国画 曹香滨作
长时间以来,我关注着神秘而又古老的鄂伦春族。在大小兴安岭上,居住着世代以渔猎、采集为生的鄂伦春民族,他们是由外贝加尔湖迁徙到黑龙江上游的原始土著民族。连绵的山麓、密布的河流、寒冷的气候是他们的生存环境,这塑造了他们剽悍、粗犷、豪爽的民族性格,生成了鄂伦春族特有的生活方式和习俗。
笔者采风来到密林深处,有一片远近错落的撮罗子(鄂伦春语称“仙人柱”),那是鄂伦春人的家,是鄂伦春人坚守的最后一个保持原始民居状态的村落。一位高龄的老奶奶用树根一样的手捧来热乎乎的奶茶、鹿肉干,并说着外人难以听懂的通古斯语支的鄂伦春语,那份热情让我感到亲切和温暖,这些与现代都市人的生活相比有着强烈的反差,有一种原始、苍凉和神秘的意味。
《英雄萨满》 中国画 曹香滨作
老人是大山里最后的萨满,也是大兴安岭上最后的“山神”,她是鄂伦春人在这大山里最受崇敬的聪明善良的人,她为族人求医治病、解危救难、赐福平安,率领猎民拜天、祭地、敬山、颂火。引导人们与自然天地交流和沟通,在天地人神之间形成一种神秘的和谐统一。萨满教曾经作为正义和智慧的力量,支撑激励着原始古老的民族世世代代为生存、繁衍和进化而奋斗,在北方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这一古老的原始宗教既没有系统的教义和成文的经典,也没有具体的创始人;既没有庄严华丽的寺庙,也没有像其它宗教形成了有序的团体。男萨满和普通猎民们共同狩猎生产,女萨满则和妇女们共同养育儿女、操持家务,民俗民风孕育承载着教规教义,白山黑水是广阔无边的神圣的殿堂。
《北方家园》 中国画 曹香滨作
作为生活在祖国东北边陲的少数民族,鄂伦春族不屈不挠地创造了渔猎、采集和手工业等物质文化,也创造了独具特色的精神文化,显示着北方民族伟大的创造力。时代的发展虽然湮没了萨满教,但保留下来的历史遗迹,仍浸透着民族文化的风韵,透析着其历史价值和美学价值。笔者创作了中国画《葵园祭》《北方家园》《摇荡夏天》《摇曳金秋》《鄂伦春人从大山林走来》《祖国北方我的家园》《树林姑娘》《英雄萨满》等作品,以狩猎、萨满、迁徙和采集等为题材,浓墨重彩地表现古朴的北方民族的博大、神秘、庄严和浪漫。同时,这些美术创作也具有历史文化的再现、保护和抢救的意义。
随着现代文明信息的传播,随着大小兴安岭建设和开发,北方渔猎民族文化正发生着巨大的变迁。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让鄂伦春人从大山里走出来,先后在“木刻楞”或砖瓦房里定居,从渔猎逐步转向农耕,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只有少数年长的猎民留恋古老的生活和生产方式仍愿留在山上,就像那位老奶奶眷恋着世代生息的大山一样。但如今他们居住的撮罗子已由覆盖兽皮、桦树皮改为防雨雪布了。作为鄂伦春族文化重要标志的桦树皮手工制品,具有典型的文化价值,但现在也大多被现代生活用品所代替,成了工艺品和旅游纪念品;汽车、摩托车比马和驯鹿更方便快捷,取而代之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昨日的萨满活动早已成为被研究的历史文化遗产。年轻人不愿再穿狍皮衣、兽皮裤,也不再吃生肉、喝生血,围着篝火跳“罕拜舞”只能在民族节日上才能看到。电脑、电视和电话带来了挡不住的时代信息,引领新一代鄂伦春人的生存观念和生存状态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呼玛河畔走来》 中国画 181×190cm 曹香滨作
现代化无疑是历史的进步,但是现代化不是完美的,它带来了许多弊病,比如工具主义对人文精神的侵害,财富的两级分化造成的社会对立和断裂,资源匮乏、环境污染引发人类的生存危机。笔者在鄂伦春族题材的绘画中创造了和谐、宁静、淡泊、浪漫的意境,把人类之爱和原始的美好追求结合起来,作为对一些现代化观念和现象的批判和反驳。
现代化、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带来了对北方民族民俗文化的保护、抢救和传承的新问题。民族学研究者认为,我国北方的渔猎文化在我国是独一无二的,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现代文明已无情地使这种文化日益消解,其退出历史已成为不可避免结局。面对人类历史上一种重要的文化类型面临消失的现状,我们肩负着保护和传承这种文化的神圣使命。我国五十六个民族的文化都是人类文化的瑰宝,更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靠一代代人的勤劳和智慧,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汇入滚滚向前的人类文化史长河的。
《摇荡夏天》 中国画 187×134cm 曹香滨作
北方家园给予我生命和灵感,我将用重彩浓墨编织最美的花冠献给祖国北方美丽的母亲,让古老的北方民族文化散发出艺术的、文化的、历史的、社会的和时代的芬芳,在祖国民族与艺术的大家庭中绽放异彩。
曹香滨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黑龙江省画院副院长
中国同泽书画研究院副院长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